Skip to content

魔族大事年表

本大事年表中的一些称谓以西方大陆为主。

史前时代·鬼族之世(天历前2500年~前1500年)

关于史前时代有关事件的记载甚少,包括具体时间在内的诸多细节均有待考古学界考证。目前有关的史料大部分取自长篇史诗作品《出暗域记》,该文学作品由地狱乐团最初的那部分成员汇集民间传说改编而成,并流传至今,是研究史前时代难得的珍贵史料。

来自人界的入侵者(天历前2500年~前2200年)

天历前约2500年:

魔界原住民开始形成部落,魔界文字开始出现。

天历前约2300年:

据传,有关灵魂的研究开始于人界陆续出现,被后世称为“亡灵法术”的魔法类别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人界开始以宗教的名义猎杀亡灵法术的研究者,并把他们称为“巫妖”。然而猎杀行动并不顺利,非但无法根除巫妖,而且还造成了不少冤假错案。于是,人界根据天界的指引,改猎杀为放逐,借助天使的力量将巫妖们统一驱赶至他们口中的“不毛之地”——魔界,期望能把亡灵法术的主要研究阵地转移到魔界,削减那些四处逃逸的巫妖的抵抗意识,史称“猎巫行动”。

于是,在这段时间,魔界迎来了大量以人界种族为主的巫妖。他们在魔界找到了一些适宜居住的栖息之地,与当地温和的魔界原住民部族达成了合作关系,驱役亡灵生物从事生产活动。

天历前约2200年:

恶魔族的大恶魔首领陶米诺卡林统一魔界原住民各部,创立“魂源网络”,被以恶魔族为首的原住民们奉为共主,自称“鬼王”,开始修建鬼城。

随着人界“猎巫行动”的继续,魔界的巫妖势力日渐壮大。由于早期亡灵法术缺乏制约,巫妖们的一些“提升生产力”的做法引起了魔界原住民的不满。鬼王借此机会向巫妖们发难,魔界形成了以鬼王和巫妖为首的两极对立局面。

暂时的和平(天历前2200年~前1500年)

天历前约2100年:

人界爆发第一次王朝战争,大量灵魂涌入魔界,使得巫妖们的魂附相关研究进度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高阶亡灵生物诞生于巫妖势力的阵营,动摇了两极相对平衡的态势。

同一时期,借助魂源网络带来的统筹规划优势,鬼城竣工。鬼王势力开始以鬼城为中心修建各种堡垒要塞,抵御来自巫妖势力的进攻。这段时间,蜥蜴人和鬼族的工艺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诸如石像鬼等高级造物陆续出现,鬼王势力也借机扳回一城。

天历前约2000年:

两极势力的冲突已持续了上百年,互有胜负,双方都需要一段喘息的时间。巫妖们想要在魔界获得一片属于自己的居住之地,而鬼王则需要一段时间去处理原住民各种族之间的内部矛盾。基于双方的诉求,巫妖势力与鬼王签订《共存协议》,协议规定:鬼王承认巫妖势力已经占据的领地,但巫妖们必须商议出双方共同认可的有关亡灵法术的使用规约。与此同时,巫妖必须学习魔界语言和文字,尊重魔界的原住民,与他们和平相处。

于是,随着第一版亡灵法术使用规约的诞生,巫妖势力与魔界原住民进入了长达500余年的和平时期。

天历前约1700年:

在《共存协议》的影响下,巫妖势力逐渐融入了魔界原住民的族群当中,部分原住民也开始研究起了亡灵法术。

与此同时,先前用于抵御巫妖势力而修建的堡垒要塞,如今成为了鬼王分封下各种族领主自己的政治中心。为了管制这些野心勃勃的领主,鬼王出台了不少协议与合约,但并不见起色,各地区时有零星的领地争端发生。

天历前约1500年:

各方势力冲突不断增大,巫妖势力借机扩充实力,《共存协议》名存实亡。

骸王时代(天历前1500年~前915年)

自骸王建立魔族第一个具有统一性质的政权后,对历史的记载开始变得详实。由于骸王本人好大喜功,官方对这段时期的记载存在一些偏颇之处。在比对当时的民间史料和文学作品之后,才形成了这段较为客观的历史记载。

第一次魔界内战(天历前1500年~前1375年)

天历前约1500年~前1402年:

亡灵法术大师巫卡司在此期间被巫妖势力推选为首领,为了进一步扩充实力,他将目光瞄准了那些脱离鬼王掌控的小地区领主,以协助剿匪的名义蚕食了这部分领地。年迈的鬼王被各地争端事件搞得焦头烂额,无暇顾及此事。

天历前1402年:

随着巫妖势力的逐渐庞大,鬼王终于意识到了他们的企图,开始采取反制措施。不等鬼王做出充分反应,巫卡司率领巫妖势力与亡灵族大军率先向鬼王宣战,标志着第一次魔界内战的爆发。

天历前1375年:

巫妖势力与鬼王在魔界大平原对峙,是为“大平原决战”。最终鬼王战死,大军崩溃,剩余魔界原住民归降巫妖势力。魔界第一次完成统一,巫卡司成为魔界最高领袖,自称骸王,定都鬼城,第一次魔界内战结束。

骸王时代的兴衰(天历前1375年~前915年)

天历前1374年:

吸取自身成功以及鬼王失败的经验教训,骸王颁布魔界第一部成文法典《骸王法典》。针对关键的种族问题,法典以统一的核心原则为基础框架,允许特定领域保留差异化的细则,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了魔界种族的统一与融合。

天历前1375年到天历前915年:

由骸王统治的这段时期史称“骸王时代”。这段时期,在骸王的带领下,亡灵法术的研究重点开始转向如何更高效、更人道地驱役亡灵生物从事生产活动,提升生产力。在《骸王法典》的补充条款中,首次创立了高阶亡灵生物的服役机制,规定了巫妖魂附高阶亡灵生物所需承担的义务,以及高阶亡灵生物服役结束后所享有的权利。

天历前1034年:

骸王能力衰退,无法继续主持魂源网络。根据《骸王法典》,此重任开始由各地方势力首领担当。

天历前936年:

在人界,亡灵法术的研究深耕于灵魂领域,专注于探索如何让灵魂更长时间地存在于躯体之中,甚至一些贵族也加入了巫妖的行列中。据人界的史料记载,在这一年,“使用亡灵法术改造躯体”的传闻被各地政府证实,人界的“猎巫行动”再次被推入了高潮。

约天历前930年:

又有相当一部分巫妖被放逐至魔界,其中包含不少善于领导的贵族。他们自发组成了社群,群居于非骸王辖区的黑暗森林,继续研究后世被称为“血族转化术”的亡灵法术。

天历前924年:

巫妖桑德罗率先突破研究难关,成功将自己转化为了血族,因此被推选为成为血族之王,自称德拉库,开始统治黑暗森林。

天历前915年:

骸王巫卡司魂魄消散,魔界失去最高领袖,开始分裂为各个地方势力,第二次魔界内战爆发。

血族王朝(天历前915年~前521年)

血族王朝被认为是充满压迫的黑暗时代,被《骸王法典》所缓和的种族歧视问题重新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不过从另一种角度看,这段时期魔界的军事领域和科技领域突飞猛进,开启了魔界通往人界的穿界门,并在战争中击败人界政权,从此使魔界从他人眼中的“放逐之地”转变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强大政权。

第二次魔界内战(天历前915年~前868年)

天历前914年到天历前895年:

德拉库带领血族率先收服以巫妖为首领的地方势力,实力大增,同时开始于黑暗森林附近修建黄昏城。

天历前890年:

鬼城地方势力首领米多鲁完成对以魔界原住民为首领的地方势力的收服,自称鬼王转世,与德拉库势力形成对峙。同年,黄昏城竣工。

天历前890年到天历前881年:

鬼城作为骸王时代的首府,周遭地区的基础设施,尤其是魂源网络设施较为完善,这使得鬼王米多鲁以极快的时间完成了对收服势力的消化,并立刻展开了进一步的领土争夺。同时期德拉库势力则稍显落后,被迫转入防守态势,因此这段时期也被称为“鬼攻德守”时期。

约天历前880年:

人界的“猎巫行动”逐渐蔓延到贵族阶层,最终爆发了以清剿沾染亡灵法术的贵族为主要目的第三次王朝战争。大量富有实力的贵族巫妖逃入魔界,并被德拉库势力瞅准时机,迅速降服。

天历前880年到天历前868年:

德拉库势力一边策反鬼王势力的巫妖,一边向鬼王防守薄弱的领地发动迅猛的攻势,这段时期也被称为“德攻鬼守”时期。在此期间,德拉库针对血族强大的身体负荷能力进行了武装的改造,使得血族的单兵作战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天历前868年:

德拉库势力花费了巨大的代价,于这一年突破了鬼王势力重点防守的要塞城市,兵峰直指鬼城。鬼城防守坚固,在鬼王米多鲁的亲自指挥下,德拉库的数次进攻都以失败告终。

然而从战略层面来看,鬼王势力已无力回天,于是鬼王米多鲁提出了投降谈判。德拉库认为将鬼王势力逼向绝路不利于今后的统治,自己也不希望因强行攻城而蒙受更多的损失,于是接受了鬼王的投降。鬼城开城,德拉库成为魔界最高领袖,定都黄昏城,第二次魔界内战结束。

复仇计划(天历前868年~前804年)

天历前867年:

德拉库重新制定魔界秩序,将血族的地位抬到了其他种族之上,赋予了他们更多的特权。与此同时,出台了血液交易相关的政策,提出了“血税”的概念,并将“血奴”合法化、商品化。史称“血族改革”。

天历前867年到天历前500年:

这段由血族统治的时期史称“血族王朝”。期间,在德拉库的政策支持下,与血液有关的魔法研究开始陆续提上议程,处理血液的专业工种也应运而生。

天历前866年:

在德拉库的推动下,空间相关的魔法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于黄昏城附近的穿界位点是法术研究者们所定位到的第一个位点,于是第一个穿界门便开始于该位点处进行修建,从魔界前往人界开始成为可能。

天历前864年:

德拉库颁布《军事改革大纲》,制定了以军事发展为主的总路线,准备进攻人界。

第一次人魔大战(天历前804年~前797年)

天历前804年:

魔界突袭菲布里底森林标志着第一次人魔大战的爆发,人界与天界都对这次袭击措手不及。

天历前800年:

得益于之前长期“猎巫行动”积累下来的对抗亡灵生物的经验,人界军队通过天界授权下的圣光魔法对魔界军队造成了一些打击。魔界军队迅速调整策略,派遣魔界原住民的部队对抗使用圣光魔法的牧师,以雷霆之势击溃了人界军队,逼近人类王都。天界宣布参战协助人类,于王都附近的“天降之战”成为第一次人魔大战的转折点,这也是天界第一次下场参与其他两界的战斗。

天历前798年:

天界的参战为人界带来了强大的战力补充,天使的单兵作战能力使得魔界原住民的部队再也讨不到什么好处。魔界军队锐气受挫,人界军队士气大受鼓舞,越来越多的游击战和治安战爆发于魔界军队的占领区,使得魔界军队开始节节败退。

德拉库见败局已定,便提出谈和,同时迅速撤走了在人界的残余魔界军队。人界和天界见识到了魔界军队的强悍战力,认为在魔界本土作战虽然并非没有胜算,但需要付出的代价无法承受,故同意进行谈和。第一次人魔大战结束。

天历前797年:

“三界和谈”在人类王都召开,由天界主持。和谈签订《平衡条约》,条约规定:魔界裁军,魔界原住民部队裁军一半,500年内亡灵部队规模不得超过战前水平,并向人界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天界向魔界派出了使节以监督其对条约内容的执行情况,这也是魔界第一次被外界承认为一个独立且具有强大实力的统一政权。

为了响应条约,同年,德拉库提出“计划驱役”政策,严格限制骷髅、僵尸等可被轻易驱役的亡灵生物的数量,鼓励培育高阶亡灵生物精英。虽是无心之举,但这一政策也间接提高了高阶亡灵生物的地位,推动了亡灵法术规约的发展。

血族王朝的兴衰(天历前797年~前521年)

天历前765年:

以大天使菲儿丽丝为首的一批天使因天界政治斗争的缘故逃至魔界,成为“堕天使”。为避免魔界战后再次发生冲突,德拉库将魔界大平原地区分封给大天使菲儿丽丝,但要求堕天使一族加入魂源网络。

约天历前619年:

第一次人魔大战对双方造成的损失基本恢复,百废待兴。期间魔界的血液有关研究进展迅速,专门用于提供血液的家禽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也被称为“血畜”。人工培育“血畜”逐渐成为“血奴”的下位替代,这使得“血奴”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收敛。

天历前576年:

德拉库悍然解除“计划驱役”政策,蒙蔽天界使节,无视《平衡条约》大力征兵,蓄意发动第二次人魔大战。魔界民众出现了强烈的反战思潮,认为德拉库仅是为一己私利,便要将其他魔界民众一起拉入战争的泥潭。

德拉库迫于无奈于次年在黄昏城与大天使菲儿丽丝和鬼王米多鲁进行首领谈判。

天历前575年:

德拉库以“已充分了解天使的优势与弱点,天界不再不可战胜”为战争理由劝说两位首领,但这样的理由并没有被两位首领接受,谈判破裂,菲儿丽丝与米多鲁先后宣布独立,魔界分裂为三大势力:黄昏城的血族势力,鬼城的鬼王势力与魔界大平原的堕天使势力。

魔王降临(天历前521年~1年)

魔王艾萨的横空出世是魔界三大首领都始料未及的,他先以极强的个人武力为自己挣得了部曲,后以灵活的政治头脑夺取了魔界领导者的地位。上位之后,他以极强的行动力出台了各种具有创新性质的政策,但其中也有不少被后世证实是错误的举措。

大革命(天历前521年~前500年)

天历前521年:

精灵族巫妖艾萨尝试将血族转化法术作用于长生种族,不久被人告发,精灵议会派重兵尝试将其抓获。在与精兵搏斗的过程中,艾萨把自己作为实验对象运用血族转化术,结果在机缘巧合下大获成功,获得了强大的身体机能,甚至除去了渴血的缺陷。

被派去的精灵指挥官认为生擒已无可能,于是在确保周围村民已经安全转移的情况下,召集德鲁伊合力将艾萨放逐至了魔界,并烧毁了包括艾萨研究成果在内的整个村庄。

天历前520年:

艾萨在被放逐到魔界后,拉拢到了一些追随者,组建了一支小部曲。这一年,鬼王米多鲁正亲自带兵围攻一小有实力的军阀的城堡,久攻不克,正巧被艾萨撞见。艾萨趁着两军对峙之际,带领少量精英随从潜入了城堡,击杀了军阀的首脑,接管了该军阀的部曲。

米多鲁十分欣赏艾萨的实力,于是承认艾萨为一方独立势力,并与之结盟。

天历前515年:

艾萨在军中富有威望,总是亲自冲锋陷阵,其麾下无论是原住民、巫妖还是血族,都愿意听从他的调遣。这些年艾萨与鬼王势力互有援助,两家势力地盘逐渐扩大,关系良好。这一年,艾萨的领地与堕天使势力接壤,正式与该势力接触。

天历前510年:

经过艾萨多年的斡旋,堕天使势力与鬼王势力达成协议,三家组建了反德拉库同盟,计划向黄昏城施压。

天历前501年:

在反德拉库势力经营地盘的这几年,他们的对手也在积极备战。在血族之王德拉库的运营下,血族势力装备精良,单兵作战能力强悍,城池坚固,实力与同盟旗鼓相当,不相上下。

反德拉库同盟的基本盘是反战,长期维持战时动员无异于违背本心。德拉库则是担心魔界持续内耗不利于今后反攻人界和天界,于是双方都生起了和谈的念头。德拉库率先提议,双方计划于次年在黄昏城进行和平谈判。

天历前500年:

和平谈判期间,德拉库应允了各方势力的反战要求,承诺不再主动对人界和天界发动战争。然而米多鲁认为德拉库不会遵守他的承诺,于是使用其研制的反制血族的暗器,趁德拉库不备将其刺杀,德拉库麾下的血族护卫也不敌米多鲁,被其打败。艾萨认为虽然德拉库死有余辜,但米多鲁此举不合魔界道义,于是向米多鲁提出生死决斗。二人在众人面前大战了一场,最终艾萨将米多鲁击杀,获得了多数魔界民众的拥戴,正式成为了魔界新一代领袖。

上位之后,艾萨将魔界所有生物统称为“魔族”,自称为魔王,并将黄昏城改称为“魔族城堡”,并定都于此。

魔王新政(天历前500年~前12年)

天历前499年:

魔王废除血族特权与“血奴”贸易,施行竞争考核制度,放缓军事发展,重点发展经济,同时颁布《魔族共同协定》,有效地规范了社会秩序,进一步缓解了种族歧视,魔界进入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和平期。

天历前465年:

魔界经济发展小有成效,吸引到了不少人界商人的合作与投资。

废除“血奴”贸易后,不少血族并不满足于“血畜”的低品质血液供应,一部分人暗地里仍然从事“血奴”贸易,另一部分人则联络上了曾经与魔界有过合作关系的人界隐蔽组织——死翼鸟。对于前者,魔王采取严厉的打击措施,一旦抓住,决不轻饶。而对于后者,魔王认为暗地里进行的血液交易可以被解释成一种经商往来,此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安抚那些血族遗老,有利于社会稳定以及废除“血奴”贸易政策的推进,于是选择了默许。

约天历前10年:

在人界,凯撒·梅尔里夫夺权成功,人类联合王国开始由激进派掌权。在先前的人界内战中,联合王国重点发展了军事科技与魔法,以求在新时代的战争中占据优势。如今,为了进一步发展新兴的魔导科技,联合王国将目光对准了魔法粒子活跃的魔界,计划对魔界发动战争,夺取领土。

天界认为,联合王国越是强大,自己就能在更多地方传教,扩大影响力。与此同时,魔界政权一直是天界的眼中钉,进攻魔界对天界而言利大于弊。于是,联合王国的进攻计划获得了天界的支持,天界以宗教的名义向联合王国各地的领主发动号召,使得联合王国成功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征伐军队。

第二次人魔大战(天历前9年~天历1年)

天历前9年:

这一年,魔族与死翼鸟的血液交易因一场意外而东窗事发,事件牵扯到诸多贵族,引起了联合王国举国愤懑。王国高层担保了死翼鸟,将罪责全部归咎给了魔族,并以此为借口向魔族宣战。

联合王国在早就查明了所有已发现穿界门与其对应的魔界位置,将离魔族城堡最近的穿界门命名为“目标穿界门”,宣战后立刻联合天界的力量封锁了除人界“目标穿界门”外所有的穿界途径。魔界被这突如其来的封锁战术打的措手不及,匆忙进行战争动员。此举标志着第二次人魔大战爆发,史称“穿界门战役”。

同年,联合王国开始搜捕人界的魔族,期望能从他们的口中寻求对抗魂源网络的方法。

天历前8年:

为了延缓联合王国的进攻,魔王艾萨通过魂源网络联络了流落在人界各地的魔族,将他们聚集了起来,命他们在自保的前提下伺机进攻联合王国的要地设施。这些被堵在人界无法返回的魔族爆发出了视死如归的超强破坏力,在敌后对联合王国造成了显著的打击。

天历前7年:

虽然魔王可以勉强通过魂源网络指挥人界的魔族,但联合王国也逐步采取了反制手段,联络开始变得不通畅,人界的魔族陷入了指挥系统紊乱的局面。在一次错误的指挥下,这些魔族进攻了精灵社群的领地,迫使精灵议会宣布参战,并派兵支援人类王国。

天历前6年:

人界联军基本剿灭人界的魔族,于魔法森林会师,计划突破“目标穿界门”。魔界彻底失去在人界的情报收集能力。

天历前5年:

这一年,人界联军先锋作试探性进攻,突袭“目标穿界门”,被于附近的魔界防御部队击退。这一举动被魔王误判为了佯攻,认为人界具备快速解除其他穿界门封锁的能力,大部队一定会从其他穿界位点发动攻击,于是调遣部队分兵驻守其他穿界位点,于魔界各处布置防御工事。

人界联军根据试探性进攻得来的情报,对“目标穿界门”附近的防守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展开了一定程度的军事演习。

天历前4年:

这一年,人界联军准备完毕,全军进攻魔界,“目标穿界门”的魔界防御部队瞬间崩溃,魔王情急之下出动所有禁卫军保卫魔族城堡,同时调回各处穿界门的防御部队支援魔族城堡,史称“魔族城堡保卫战”。

天历前3年:

人界联军深知魔王本人及其禁卫军的强大,于是采取了围点打援的策略。于四方陆续赶来的魔族部队无法汇聚成强大的部队,被人界联军逐个击破。见固守的策略失效,魔王不能坐视局势恶化,只能采取险招。他仅留下了少数士兵防守魔族城堡,命一亲信乔装成自己的模样率领为数不多的禁卫军挑选人界联军的一处薄弱点进行突围。在人界联军被诱饵吸引的同时,他潜入了“目标穿界门”所在的堡垒,施展强大的法术摧毁了这座堡垒的地基,导致堡垒轰然倒塌。这虽然不足以摧毁穿界门,但堡垒的废墟却能阻断人界联军的后勤运输。

人界联军被这一招险棋打的措手不及,虽然对禁卫军造成了一定的杀伤,但没能阻止魔王率领残军返回魔族城堡驻守。为了让围点打援计策能够继续生效,人界联军暂且撤围,转头开始清理“目标穿界门”堡垒的废墟,确保补给线的畅通。

天历前2年:

魔王通过魂源网络指示四处赶来的魔界军队重点干扰人界联军的清理工程,导致补给线修复进度缓慢。失去补给线的这段时间,人界联军仅靠法师的跨界传送术输送兵粮,效率低下,士气与实力大幅下降。同时亡灵法术的作用开始显现,魔界依靠之前的双方战损的士兵得到了一定的战力补充,双方进入战略僵持阶段。

天历前1年:

人界联军虽然清除了“目标穿界门”堡垒的废墟,修复了补给线,但此时魔界的军队已集结了相当的规模,此时的魔族城堡已是固若金汤。战争给两界的发展拖了极大的后腿,双方军民都产生了极大的厌战情绪,魔王率先抛出橄榄枝,提出和谈,精灵议会有所动摇。然而联合王国态度坚决,认为继续围城有利于加大谈判筹码,拒绝了和谈。

天历1年:

天界介入战争,主动解除所有穿界门的封闭,三界代表在天界首都塞纳召开和平谈判。谈判签署《塞纳条约》,条约规定人界联军撤军,魔界不得追击,血液交易必须终止,战争所带来的损失由两界各自承担。精灵议会对此提出了异议,认为天界对战争的发动也负有一定的责任,需要作出赔偿。于是,在《塞纳条约》的补充条款中,天界进行了让步,将通往天界的穿界门开放给了人界和魔界,允许他们在天界建立大使馆,将天界的知识、经济与文化融入到整个三界的交流圈当中。

为了纪念这次重要的和平谈判,三界人民将此年定为“天历一年”,并把由人界,魔界,天界所组成的世界群称为“艾克苏普世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