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生物
亡灵生物是指通过亡灵法术诞生的生物,操使亡灵法术者被称为“巫妖”。
研究历程
远古时期
一开始被称为“通灵术”,是召唤系法术的一个分支,作用是暂时赋予无生命物体以灵魂(注意不是创造灵魂而是直接把现成的拿来用),原始人类经常运用这种法术来完成一些奇怪的宗教仪式。
约天历前2300年
部分研究通灵术的人类开始将通灵术运用到死去人类的尸体或骸骨上,虽然灵魂附着失败了,但却意外掌握了单纯运用能量来操控这些尸体或骸骨的能力。这就是亡灵法术的开端,掌握这一法术的人类又被称为“巫妖”。这一举动被上层世界发现,认为纵容其发展就会导致上层世界人口流失,于是在鼓动中层世界坚决反对这种法术的研究,并指示人类当政者施行“巫妖驱逐计划”,大量巫妖被驱逐到下层世界,于是亡灵法术的研究主阵地也转移到了下层世界。
在下层世界的进展
亡灵法术的研究进展非常顺利,并迅速研究出将游魂附着在骷髅或僵尸中的方法。这是因为下层世界的魔法粒子异常活跃,这使得亡灵法术对游魂的引导变得异常简单。而中层世界与上层世界的魔法粒子不够活跃,引导十分困难。
天历前936年
以桑德罗(德拉库)为首的巫妖开始把亡灵法术作用于活人,首次将活人转化为血族,这在中层世界被称为吸血鬼。中层世界无法认可这样的活体实验,开始实施“肃清亡灵法术计划”,大量吸血鬼被驱逐至下层世界,包括桑德罗本人。
天历前521年
精灵族巫妖艾萨(魔王)尝试将血族转化法术作用于精灵族,并拿自己作为实验对象,结果大获成功。不久被人告发,被驱逐至下层世界。
艾萨在实验中发现,平均寿命越长的种族,转化为血族之后能力就越强,转化的几率也就越低。自己转化的成功,实属万里挑一的运气。
种类
无魂骷髅
通过能量将一堆白骨组合起来的集合体,所做出的所有动作都局限于其主人(即操控它的巫妖)的认知水平,基本上和操线木偶差不多。需要操控者持续的能量供应才能维持。
无魂僵尸
通过能量激活体内器官运转来达到“伪复活”的未腐烂的死尸,操控方法与无魂骷髅无异。需要操控者持续的能量供应才能维持。
游魂
意外失去引导而到处乱飘的落单灵魂。通过亡灵法术的引导可以附着在其他无魂的躯壳上。
高阶骷髅
附着灵魂后获取自主行动能力,具有情感和学习能力,但无需进食和饮水。若是在下层世界,通常巫妖在创造骷髅并附着灵魂后就不用管了,任其接受下层世界领导人的能量供应即可。
高阶僵尸
附着灵魂后的僵尸,与高阶骷髅无异,区别是身体素质极强,以及需要进食和饮水。为了避免和下层世界原住民抢粮食,巫妖们对高阶僵尸数量有严格限制。
幽灵
获得持续能量供应后恢复正常并掌握保存能量能力的灵魂,灵活敏捷,可以稀释身体来达到穿透障碍物的效果。通过亡灵法术的引导可以附着在其他无魂的躯壳上。
血族(吸血鬼)
人类永远都有一个永生的梦想。通过能量强化人体内部器官来使人体素质大幅提高,并通过持续供能来使这些器官不至于衰老过快。代价就是人体自身供血速度跟不上,必须定期从外部摄入血液来保证体内供血,久而久之便觉醒了嗜血的特质,由此他们自己称自己为“血族”,但中层世界居民一般称他们为“吸血鬼”。
平均寿命越长的种族,转化为血族之后能力就越强,转化的几率也就越低。目前只有人类和蚁族能够稳定转化为血族。
由精灵族转化而成的血族
目前只有魔王艾萨一人实验成功。
由于精灵族本身长寿,故器官强化后不会出现供血跟不上的情况,也就不存在嗜血这一特质。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魔王并不能被称为血族。但定期从外部摄血对魔王还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魔王平时也经常拿血液当水喝。
不过,随着下层世界的血族越来越多,魔王提出了节俭计划,开始有目的地冷藏血液,待需要的时候取出使用。不少血族抱怨冷藏血液的口感不如新鲜血液,也有些胆大的开始在暗地里杀人取血——当然,这在魔族里是犯法的。
平均年龄
只要能量供给链不断,亡灵生物就能几乎永生。不过,灵魂本身其实还是有寿命上限的,这取决于你的积劳程度。例如,骸王巫卡司在工作岗位上高强度工作了1000多年,最终也没能逃过灵魂的自我消散。
取名
当一个亡灵生物被巫妖创造出来后,按照魔族法律规定,它需要先为巫妖无偿服役最多10年才能获得自由,当然这个年限巫妖可以酌情减少。此时,巫妖会为这些亡灵生物取名,不如说是编号,一般遵循以下规律:
每一种亡灵生物独特的种类音节,加上一个能代表此亡灵生物特色的词尾。
如,高阶骷髅独特的种类音节就是“骨”,一般巫妖都会给高阶骷髅取名“骨甲”、“骨乙”、“骨丙”等名。
当一个亡灵生物获得自由之后,它可以选择重新给自己取名,这时候就没有那么多限制了。不过,大部分亡灵生物为了表示自己对创造者的尊重,还是会选择保留原来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