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艾克苏普魔法百科全书

扫盲版

本魔法书中的一些称谓以西方大陆为主。

序章:魔法的本质

在介绍艾克苏普世界群茫茫多的魔法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个基础的问题:魔法到底是啥玩意?

第一节:魔法粒子与魔力场

我们的宇宙中充满了分子、原子、质子、中子……在艾克苏普世界群当中,我们还存在魔法粒子。魔法粒子是一种实际存在的微小物质,无色无味,肉眼不可见,是所有魔法都是通过操控这些粒子来实现的——准确的说,是操控其中的一部分。

魔法粒子中的大部分是非活性魔法粒子。顾名思义,这些粒子惰性很高,难以操控。那这些没法用的粒子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吗?当然有,因为它们能被活性化。

被活性化的非活性魔法粒子被称为活性魔法粒子。这些粒子的独特性在于它很容易影响周围的其他物质,一个魔法粒子可以带动周围的魔法粒子一起运动,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些粒子被魔法师有目的性地操控之后,就可以形成魔法。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使这些粒子活性化呢?这得靠魔力场来解决。

在这个世界的某些地方存在一种场,叫做魔力场。根据魔力场强的大小,这些地区的魔法粒子会被不同程度地活性化,供魔法师使用。所以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适合使用魔法,在一些魔力场贫瘠的地区,搓一个火球就能把你的精神力耗光。

根据魔力场分布的密度,从大到小可以表示为:魔界>人界>天界。现在知道为什么魔界和人界容易产生伟大的魔法师和魔法理论了吧?

在结界系魔法开创之后,人们开始尝试主动改变魔力场的大小,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这些改变相比自然形成的魔力场还是微不足道。也就是说,我们仍然不能把一片魔力场贫瘠的地区改造成魔法森林。

第二节:精神力施法的原理

有了魔力场活性化后的魔法粒子,魔法师就可以释放魔法了。那么具体要如何操作呢?

这里我们还要对魔法粒子进行另外一种分类。我们把刚才介绍的魔法师体外的粒子称为外部粒子,而进入魔法师体内的粒子就称为内部粒子。正常的魔法师很难对外部粒子进行很好的操控,但对于进入体内的内部粒子就很好对付了。专门对付这些粒子的能量就是所谓的精神力。魔法师消耗精神力,有目的性地操控体内的内部粒子去影响外部粒子,从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就能释放魔法了。

遗憾的是,魔法师操控内部粒子的距离十分有限,距离太远处的魔法粒子就连连锁反应也影响不到,因此在没有工具的前提下,想要做到远距离施法是非常困难的——正因为如此,魔(法)杖、信标、魔导器等人造辅助装置应运而生,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施法环境。这一部分我们放到科技与魔法这一章节继续详谈。

到目前为止,我们介绍了精神力、远距离施法、魔力场等名词,这些东西有没有一个度量的标准呢?例如,精神力的多少如何界定?到底多远才叫远距离施法?魔力场具体会对施法产生怎样的影响?接下来要介绍的魔法师资质评定标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三节:魔法师的资质

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天才。这些天才光自己强大还不够,还要给我们普通人定下一些标准,用来凸显自己的强大。这也不是说这些标准不好,毕竟它们给我们大部分平凡者提供了一个可奋斗的目标。

那么魔法师可以往哪些方面奋斗呢?

1、体力

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锻炼身体是那些肌肉男和蛮力女应该操心的事情,魔法师在后排输出就行了,要那么多体力有什么用?

这么想就太肤浅了。从古至今,魔法师一直都是军队的主要战力之一。战场上可不会提前给你插好传送用的信标,大部分情况下,魔法师都是和正规军人一起行动,共同食宿的。这就意味着,魔法师必须要有和战士不相上下的体质,战场可不会单独照顾贫弱之人。

就算是在和平的今天,就算不选择参军,体力对于魔法师来说仍然非常重要。精通一套法术的背后是无数个日月的反复练习,研究一套魔法理论通常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从事魔法领域内的任何事情都要消耗不少的体力,这可不是站在一片魔法森林里肆意消耗精神力就能代替的。

所以,赶紧去锻炼身体吧!魔法学院造了这么大一个操场绝对不仅仅是为了摆设,首先是环绕学院的马拉松赛跑!

2、精神力的效率(泛称“魔力”)

我们说,在一块魔力场贫瘠的土地上,搓一个火球就能把精神力耗光。但是如果你站在魔法森林里都搓不出一个火球,这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我们知道,三界的一切住民打从出生(或者说重生)开始就有控制精神力的能力。确实存在一些只消耗一点点精神力就能让内部粒子动起来的天才,但是大部分正常人(残疾人不在考虑范围之内)通过后天的努力,都是可以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的。目前已知精神力效率最高的魔法师可以在低魔力场处使用3次实体系召唤魔法,而你只需要勉强在那召唤一个土人就能说明你很努力了。

至于修炼精神力效率的方法,专门介绍这块内容的书籍在各大书店均有销售。你只要知道,这玩意是可以练的,你和天才仅仅是时间上的差距!

3、精神集中度

学院教师一直解决不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学生上课精神不集中。许多人做不到中远距离施法,犯的错误基本上和那些学生差不多。

魔法粒子可不是智能机器人,直至到达目标影响区域之前,魔法师都要对这些微小颗粒进行引导。魔法师只要稍微分散一下注意力,魔法粒子就有可能失去控制,使得魔法师不得不在当前位置完成魔法的释放,无法达到之前的距离要求。诚然,精神集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是在一边消耗精神力,一边观察周围形势的情况下,这也是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远距离施法的原因。然而,这玩意也是可以练的!目前的统计数据显示,正常的孩童只能在手掌中完成法术的释放,而一个训练有素的魔法师可以徒手在20m开外的地方施展召唤法术,最强者甚至达到了50m。

你问具体怎么训练?其实很简单,首先从上课认真听讲开始!召唤类学生尤其注意!

4、创意

当你开始考虑这一层目标的时候,你已经是一个强大的魔法师了。历史上对魔法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伟人,基本上都有一个深不见底的脑洞。如何更加巧妙的操控这些魔法粒子,从而产生新的魔法?这些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还是别纠结什么训练方法了,自己慢慢摸索吧。

第四节:魔法的定义与分类

介绍了这么多,是时候给魔法下一个定义了:

通过精神力操控进入体内的活性魔法粒子(内部粒子),有目的性地使它们影响外部物质的方法,就叫魔法。

根据具体的施法倾向不同,魔法可以大致被分为3个流派:漩涡之法、心神之法以及最为特殊的仪式之法。

漩涡之法流派,倾向于直接操控外部粒子。研习该流派的施法者,先通过操控内部粒子吸引大量外部粒子来到自己的周围附近,再直接用精神力操控外部粒子进行施法,犹如一个大漩涡,故因此得名。该流派的施法者本身相当于一个容器,其魔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够吸纳并操控的外部粒子的量,故这一流派的施法者对外部粒子非常敏感,高水平者可以轻易感知到对方施法者操控外部粒子的方法,从而能把对方施法者的魔法偷学过来。

心神之法流派,倾向于用内部粒子干涉外部粒子,因此该流派是最接近魔法本质的流派,也是最难学,最需要天赋的流派。研习该流派的施法者,通过精神力对内部粒子的精密操控,直接对外部粒子进行干涉,其魔力和身体素质共同决定了这种干涉程度的上限,并允许进行一定程度的过载,根据过载程度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恢复。因此,该流派的施法者需要全方位地修炼自身的能力,发掘自己的潜能,才能在该流派领域有所突破。当然了,这种流派一旦研习成型,即施法者能够完美地平衡过载程度和过载恢复时间,基本上就离大魔法师的称号不远了。

仪式之法流派,倾向于用精神力操控内部粒子作为催化剂,催化一些特定的载体物质成为介于现世和高维空间之间超凡素材。这些素材会自动吸纳高维空间中特定的超凡粒子,施法者将这些素材与超凡粒子一同注入给目标,完成施法的目的,而作为素材的载体物质也会在完成施法后损耗消散。可见,不同素材之间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类型的魔法,但并不是任意两个素材就能成为一个组合。由于该流派的施法原理较为复杂,这里需要额外介绍一下高维空间和超凡素材。

高维空间是介于任意两界之间的空间,仪式之法中所提到的高维空间一般是指天界与其他两界之间。人们无法通过正常的手段观测到高维空间的样貌,但目前研究已表明,高维空间当中存在生物,更重要的是,高维空间中存在超凡粒子。住在天界的神明们会将自己的神力转化成不同种类的超凡粒子保存在高维空间当中,以供他们的信徒使用。因此,仪式之法流派的魔法,大多与信仰有关。后来的研究表明,诸如传送术之类的空间类魔法,其实也属于仪式之法流派。其作为桥梁的超凡素材,就是施法者本身。

由此,早期仪式之法流派的施法者首先需要拥有信仰,在精进自身魔力的同时,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信仰心,学习与自己信奉的宗教相关的知识,掌握更多有效的素材组合,才能掌握更多该流派的魔法。此外,早期该流派的施法者通常携带容量巨大且做好严格归类的背包,以存放施法时所要消耗的素材。经过科学的发展,如今该学派的施法者不再具备必须拥有信仰的前提,但这也意味着无神论者只能和空间类魔法打交道了。与此同时,空间类魔法的发展也使得该流派的施法者可以将素材存放在自己创造的空间内,摆脱了大背包的束缚。然而无论科学与魔法发展如何进步,依旧改变不了“该流派是最烧钱的流派”这一现实。

不过,将魔法分成这3个流派还是过于笼统。为了方便记录与传授,先哲发明了一套比较系统的魔法分类法,将3种流派糅杂到每一系当中。该分类法一直沿用至今。

世间大部分魔法都可以归为六类:元素类、自然类、召唤类、炼金类、信仰类和时空类。每一大类之下根据领域的不同又可分成若干系,每一系之下分成刚才介绍的3个流派,每一个流派中包含若干法术。概括来说,层级从高到低可表示为:类→系→流派→法术。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介绍这个世界千奇百怪的魔法。